韩孔雀笑着道:“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所以这一点上跟满清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宣德官窑青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所以说,清三代的和明代青花还是有所不同的。
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
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
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仿的就是仿的,跟珍品宣德青花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才更能证明这批瓷器是宣德的,而不是满清时期的。”
“这么说你已经确定这些全是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了?”柳絮道。
韩孔雀点头道:“不止是明代宣德瓷那么简单,而且是正宗的官窑器,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官窑器啊?那这次的收获还真大。”柳絮看着韩孔雀道。
韩孔雀道:“那是当然,南边可是重要的丝绸之路,历史上,丝绸、纸张、瓷器、铁器等生产生活物品一直是中国向海外诸国输出的大宗物品,这里面只要找到任何一艘沉船,就是一大笔财富。”
“如果是运输的丝绸呢?由于海水环境的因素,丝绸、纸张等有机类物质可是很难长期保存,铁器等金属物品亦会严重锈蚀,也只有瓷器可以长期不受侵蚀。”柳絮淡淡的道。
韩孔雀笑着道:“我们所能见到的由水下沉船出土的文物,基本是以瓷器为主,水下考古许多研究课题也是围绕其开展的。”
“可保存的这么好的瓷器,也太让人不敢置信了。”韩荣华抱着那个精美的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道。
韩孔雀解释道:“目前我们看到的出水瓷器,大体上可以按照保存状况分为新、旧两种。所谓旧,是指这些器物本身的釉面已经受到严重磨损,器体上(特别是露胎部位)多粘有贝壳、珊瑚等杂质。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沉船所处位置多属沙石质海底,这种地质结构的海底一般比较坚硬致密,遇难船只的船体结构直接接触到海床导致破碎。
古代船舶的肋骨、舭骨、隔板等构件,大多是由不同形状的铁钉以及粘合物相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作用,今天我们从一些古沉船的上方俯视的话,看到的是一个散落摊开的,以龙骨为中心的正投影平面解体船型。
所以,在沉没过程中,瓷器一部分倾倒到船外,直接散落在海床上面,遗留在船体内的瓷器,随包装材料的分解,也会直接暴露在海水当中,这种情况在地中海、阿拉伯海等海域尤为常见,我国的南海西沙、南沙海域等处亦属此类情况。
由于潮汐作用,裸露的瓷器会受到两次高潮、低潮的海水冲击,器物与海沙不断摩擦,造成表面的釉面的打磨,最后完全失去光泽,触摸时手感非常粗糙。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沉船被掩埋在深厚的海泥之下,仔细考察我国的沿海地理,可以发现从北到南依次有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注入,这些内陆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入海,不仅造成了海水的混浊,同时在大陆架上形成厚厚的泥土层。
船只沉没后,海底淤泥会形成向下的吸力,再加上自身重量的作用,船体通常是被掩盖在海底平面以下数米,直到接触到致密的泥沙层,才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瓷器运输上船时通常是有木箱、竹筐甚至象缸、瓮等大件陶瓷品作为外包装的,与前者直接散落海床表面不同,瓷器受到了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