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大佬的心尖宝 第134节(1 / 2)

顾云川断然拒绝,快步走了,沈玉竹脸色变冷,紧捏着拳头,她不甘心地叫住了顾云川,“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我真的赶时间,再见!”

顾云川头也没回,他怕看见沈玉竹会心软,毕竟错的是黄凤仙和他父亲,沈玉竹是无辜的。

可他真的不能再毫无芥蒂地面对沈玉竹了。

顾云川没有片刻犹豫,渐渐走远了,拐了个弯后,背影也看不见了。

沈玉竹紧咬着牙,嘴里有着血腥味,顾云川态度的大变,比黄凤仙丑事撞破给她的打击还大,顾云川应该是沈玉竹唯一付出过真心的了。

她甚至想过和顾云川的未来,想得很遥远,很美好。

可现在都成了一场梦,她和顾云川再没有未来了。

沈玉竹并没伤心太久,转身离开了,朝霍家看了眼,看见了唐来金,还有许金凤和楼菊香她们几个,眼神变得疹人,她知道霍谨之搞了不少布回来,村长和黄会计都被他笼络了,现在的霍谨之今非昔比,谁也不敢再欺负他了。

她知道霍谨之那些布是从淞城搞来的,也越发坚定了去淞城的决心,霍谨之能搞到,她也能搞到,只要联系上姑姑就行。

第496章 引人怜惜的顾云川

沈玉竹走近了些,隐约能听见许金凤的大嗓门,和楼菊香她们有说有笑的,霍谨之弄来了那么多布,她们又能挣大钱了,自然开心。

只是,她们的笑声听在沈玉竹耳里,却分外刺耳。

她一家愁云惨淡,苦不堪言,这些人却像过年一样高兴,感觉就是在笑话她家,沈玉竹忍不住想多了,路过霍家时,加快了脚步,不想看见许金凤她们。

走快了几步,沈玉竹听见了顾云川的名字,许金凤她们说起了顾云川,她便停下了,侧耳倾听。

“顾松涛那王八蛋肯定不得好死,迎春替她生了那么好的儿子,还要和黄凤仙那表子乱搞,也不想想他那样乱来,多坏儿子的名声,儿子以后还怎么娶媳妇。”

义愤填膺的是楼凤霞,她以前没见过顾云川,刚刚才见到,眼睛都移不开了,模样这么俊,还彬彬有礼,说话也好听,一比之下,她的两个儿子真跟木头一样,连顾云川的脚趾头都比不上。

对顾云川的怜惜,让这几个女人母性大发,也对顾松涛和黄凤仙越发憎厌,狗男女倒是爽了,却连累了无辜的孩子。

“本来成分就不好,又出了这种丑事,这孩子娶媳妇难喽!”宣银娇也挺同情顾云川。

“男孩还好一些,幸亏迎春生的不是女儿,要不然真的难嫁了,我听说顾云川这孩子学习很好,顾家老夫人一心想让他考大学,兴许以后会考出去呢,只要不在老家,那些丑事也没什么,这孩子模样这么标致,不愁找不到媳妇。”

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楼菊香,难得说了这么多,实在是顾云川太招人疼了,几个女人都不由自主地想爱护他,生怕他受到一点伤害。

反而是境遇更悲惨的霍谨之,她们却没那样的感觉,总觉得霍谨之根本不需要同情,强大得连人都敢杀,好些大人都没他厉害呢!

“这孩子也是个懂事的,知道迎春辛苦,就想去挣钱养家,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卖得出去,这孩子脸皮薄的很,说话脸都会红呢。”

“多练练就好了,万事开头难嘛,要是能卖出去,迎春也能轻松些了,前些日子我回娘家看到迎春,唉,老得可真快,背都直不起来了。”

许金凤叹了口气,对黄迎春十分同情,比她还小几岁,看着却比她更老,头发白了,背也驼了,真是造孽。

沈玉竹不敢靠得太近,没听全,但已经够了。

她不伤心难受了,她现在只有恨。

恨霍谨之,更恨唐家。

先离间了齐爷爷,现在又挑拨顾云川,就是仗着家里有几个钱仗势欺人。

沈玉竹无声冷笑,快步离开了,回去她就给姑姑写信,她一定要变得很强大,要俯视整个磨盘山,包括霍谨之。

也要让顾云川后悔今日的所为。

一股作气回到家的沈玉竹,被家门口的恶臭打击得差点吐血,不知道谁在她家门口泼了粪,吸引了好些绿头苍蝇。

沈玉竹强忍恶心清理了门口,也不打算去追究,现在她家在村子里就像臭老鼠一样,比以前的霍谨之还不如,她只能忍。

等联系上姑姑就好了。

第497章 震慑

霍谨之和唐来金在县城,他们来拿货的,童装出乎意料地好卖,利润也比布高的多,他来多拿些碎布回去,许金凤她们几个的速度很快,一天就能做三十来件,袖套围裙这些就更快了。

“双抢前还得再去趟羊城。”

霍谨之装了两大袋子,布的销售速度比他预想的快,他这次弄回来二十袋子布,还有五大袋子碎布,估计撑不了几天。

“要不你给疯爷打个电话,让他发车皮,你在这边接货不就行了。”唐来金出主意,这一来一回就要好几天,太耽搁时间了。

霍谨之摇头,“不行,必须本人到场。”

疯爷的布并不是固定花色,花样都在变,而且还有其他电子产品也在更新,霍谨之需要结合市场挑选,市场是在变化的,如果他一成不变地进货,肯定会把自己困死。

他宁可辛苦一些,也要保证产品的多样性,这样他才能牢牢掌控东南市场。

唐来金没再劝了,他懒得动脑子,霍谨之说了算,他只管出力气。

他现在已经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脑子不如一个孩子了,也没什么丢脸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

李青松他们几个也让家里人做童装卖,统一由李青松计帐,工钱和许金凤她们一样,只是这样操作比较麻烦,而且也有中饱私囊的风险,但霍谨之暂时没有好办法,如果政策再开放些,他就可以办个厂子,规模也能扩大,钱自然挣得更多。

霍谨之和李青松对了帐,大致还是没问题的,但还是有些小问题,进了多少货,拿出去多少,卖了多少,送人多少,霍谨之心里跟明镜一样,有一笔清清楚楚的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