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61节(1 / 2)

相反的,威州那个时候还是林州的一部分, 林州当时有三大家族,一个是史家,一个是孙家,还有一个是方家,这三家世代都有姻亲关系,史家的势力范围集中在林州腹地,而孙家主家在现在的威州,其余旁支多在林州边沿。

方家来得晚,只有靠海的地给他们圈了。

李安然当初用“喜爱南珠”的理由,将林州强行拆分成现在的威州和小林州,为的就是将世代姻亲的三家在州界上一拆为二。

“阿耶那边的回复如何?”李安然眼睛也不抬,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您动身的时候,就已经开拔了。”蓝情恭敬道。

李安然端着杯子的手略微僵了一下,片刻之后才哼笑道:“阿耶到底是阿耶。”

蓝情从怀中抽出了一封信:“这是陛下随着八百里加急文书一起送过来的。”他弓着背,恭敬将信件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

坐在一边的文承翰连忙站起来。

李安然放下杯子,走下来对着信件行了一个肃拜礼,才拿起来抽出其中的书信。

李昌和李安然一样精于书法,这一封书信笔记龙飞凤舞,甚是潇洒。

就是内容么……

李安然:……

“狻猊吾儿,数日不见,上林桃花灼灼,有仙人姿,而耶耶忆汝欲死,无心赏花……”

李安然:……

虽然知道阿耶你不是专门写了一封八百里加急就为了跟我说一句“耶耶的乖女耶耶想死你了”,但是这个东西真的叫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啊。

李安然憋了半天,一边的文承翰就见她的表情跟吃多了蚝一般一会青一会白,最后面无表情地把书信一折,塞给了一边的蓝情:“去,找个好一点的陶匠,把这段话给我烧成陶碑。回天京的时候带着。”

蓝情:……

蓝书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表情短暂扭曲了一下,就恭敬接下书信,回了一声“喏”,退下去了。

可怜文承翰哪见过这种玩法,整个人呆若木鸡。

天家父女情,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至于蓝情说的那个“开拔了”……开拔的到底是什么,文承翰不太愿意去细想。

他只确定一件事。

威州,恐怕要变天了。

不对。

威州是宁王殿下的封地,方家虽然在威州扎根数年,但是大殿下才是威州实打实的“天”。

另外一边,自从派去监视刺史府的细作一去不回之后,方家知道事情的族老也有些紧张,之前文承翰改革盐税的时候,孙家倒也还好,就是方家被他狠狠咬了一块肉下来,这口气实在是咽不下去。

于是族里几个胆子大的,合计着这文承翰上位以来不仅针对盐商、世家,还积极剿水匪,海匪,月头刚刚冲散了几个水寨,想要他项上人头的水匪、海匪大有人在,便借着海匪的名义雇佣了刺客,想趁机将他做掉,并且将罪过全都推在海匪的身上。

要知道,这些海匪,尤其是这两年崛起的郑一娘船队,号称是“劫富济贫”,给方家的船队,还有当地的盐商造成了不少的损失。

若是能将郑一娘和文承翰一箭双雕,对于方家绝对是一件好事。

谁知道文承翰身边有那样一个伸手伶俐矫健的婢女,救了他一命,便警觉此人背后的水没有他们一开始想得那么浅,从此不敢轻举妄动,只排出几个细作监视着刺史府。

谁知那些细作都一去不返,更让他们心里的不安加深了几分。

“不是说,这个文承翰是得罪了宁王,被发配来威州做刺史的吗?”一个族老开口道 ,“我怎么瞧着,不像是怎么一回事啊。”

“这个文承翰在春闱卷子上大骂宁王牝鸡司晨的事,全天京都知道,都说是宁王为了教训他,才把他弄到威州来当刺史,”另一人道,“这人一来到威州就把方家、盐商和海匪全都得罪了,我怕这宁王殿下是拿他做筏子,让此人把麻烦都清除了,她好做这扑螳螂的黄雀。”

方家主思忖片刻,道:“关键是要弄清楚,这出手处理我们派过去盯着的细作的,到底是什么人。”

他之前在崔御史来到威州的时候,就下帖子想要去拜访崔御史,但是对方说实在是忙碌,推了两次。

也有可能是崔御史的人,出手收拾了他们派过去的细作,但若是如此,光是一条窥探刺史府,就足够崔肃和文承翰前来兴师问罪了,但是对方一动不动,就像是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一样,让崔家主反而有些不祥的预感。

他抬起头来,看向正厅外面的天空。

威州三月多阴雨,如今外头正是阴沉沉的,似乎很快就要来一场暴雨了。

就在这时候,管事突然从外头进来,先通报了一声:“老爷,有请帖。”

方家主唬了一跳,连忙站起来:“谁人下的请帖?”

管家道:“是崔御史身边的金吾卫送来的。”一边说,一边恭敬地送上请帖。

方家主打开,快速浏览过,便对身边的家老们道:“这是崔御史送来的请帖,想请我方家,还有孙家,以及几个乡中绅老前去珍珠江畔赴宴。”

他有些担心这是鸿门宴,但是崔肃是“代天巡查”,他请自己过去赴宴,若是不去,自然说不过,想想崔肃既然能将方家、孙家、还有一众小世家的家主请过去,自然也不会做什么太过分的事情,便吩咐管家取来纸笔,写了帖子送回去,表示自己一定如约到场。

至于细作的事情,这些细作的家中老小都在自己手上,就算是这些细作都落在了崔肃的手上,他咬死了不认,自然对方拿自己也无法。

还有一点就是,他方家自魏朝后期之后,便盘踞在威州,自从当今皇帝继位之后,便大力削减中原那些捧先帝上位的世家拥兵的权力,随着皇帝扶持寒门,提拔兵户这一系列动作,中原世家大多数已经没有了蓄养私兵的情况。

前不久,皇帝又下旨禁止寺庙蓄养僧兵,积蓄田产。

可以说他们这位英明的圣上,将天下兵权一揽,自此中原再无世家可以同李周皇室抗衡。

当然,这仅仅是北方边境和中原,南方一些早早迁过去的世家,事实上家中还蓄养着不少私兵,诸如小林州史家,威州的方家,这些家族的私库里不仅有利器,甚至还有魏朝时期带过来的甲胄。

大周初立不过几十年,看到北方世家的结果,一些南方世家更加警惕,觉得自己不能这样轻易将拥私兵的权力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