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诈降诡计(2 / 2)

新三国策 晶晶亮 2246 字 8天前

糜贞是在入蜀途中得了疾病而死的,女子单薄的身体毕竟无法支撑过长途的跋涉。

是离开的时候了!糜竺犹豫着还是移动了脚步。

与他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见糜竺领头,纷纷也随同离去,在片刻之后,青衣江畔除了寥寥百余人外,已经冷冷清清。

“滚吧,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懦夫!”简雍不甘心的叫骂着,试图想把多日来的委屈一并发泄出来。

“孔明、宪和、公祐,你们也去吧!”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刘备都没有转头看过一眼,最后他淡淡的说道。

“不,主公,亮还有一计,可以起死回生?”诸葛亮急上一步,朝着刘备一揖,道。

简雍和孙乾带着惊异和不信的眼神看着诸葛亮,现在的形势只能用“山穷水尽”四个字来形容,诸葛亮就算是神仙化身,恐怕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诸葛先生,你既有主意为何方才不说,现在众人皆散,只剩下我们几个,又能如何?”孙乾责备道。

诸葛亮轻咳了一声,沉声道:“公祐误会了,我这一计要是知道的人多了,万一被高宠得悉,那岂不又将功亏一篑,所以,我下面的计划只有对主公忠心耿耿之死士才能知晓。”

顿了一下,诸葛亮继续道:“主公,高宠既然得了蜀中,南方之荆扬益交四州皆为其所有,亮度其野心,短则一、二年,长则四、五年,高宠必会率军北上争雄,而中原朝廷却又为曹孟德把持,此乃鹤蚌相争之势,孰胜孰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坐收渔翁之利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惜,我怕是等不到那时了!”刘备叹息道。

“主公不必担心,要瞒过高宠追捕的耳目其实不难,诸位请看此人是谁?”一边说着,诸葛亮转身命令随从押上一个被绑得严严实实的蒙面中年人,当这个人脸上垂落的发髻被撩开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是谁?”刘备倏然一惊,因为他分明看到了另一个活生生的自己。

诸葛亮微微一笑,指着绑着的男子解释道:“主公莫要惊慌,他只不过是一个替身,当然也是我这个计划中最关健的棋子,下一步我要借用他的头瞒过高宠。”

“好一招妙棋,诸葛兄是什么时候留心物色的这样一个人物?”简雍笑道。

刘备面色丰腴,双耳垂轮,要找寻一个与他相仿的男子并不容易,诸葛亮若不是早就有心准备,此时断断不可能有此妙计。

诸葛亮没有多理会简雍的疑问,他对着刘备深深施了一礼,道:“事不宜迟,请主公赶紧将身上衣衫换过,待明日一早这青衣江中就会出现一具无头尸体,而我则要赶紧提着‘你’的头颅去成都邀赏。”

“诸葛军师,你可万万不能赶去成都,那里高宠早就准备了天罗地网等着捉你呢?”简雍和孙乾听言皆是一愣,随后极力劝谏道。

诸葛亮笑道:“两位放心,高宠不会杀我,他反而还会重用我,如果我不去成都献头,追捕的军队就会继续长久的围困这里,那时候我们谁都逃不出去,相反,如果我有机会留在高宠身边,一可充作主公的内应,二可探听掌握敌人的动静,只等时机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里应外合,举旗招揽旧部光复大汉,这般一举两得的差使,我不去谁去?”

至此时,刘备已明白诸葛亮是想用李代桃僵之计,先用假刘备赚取高宠的信任,然后伺机挑唆高宠和曹操两者争斗,等到高曹两人都拼得两败俱伤之际,再通知刘备振臂复起,到时候一呼百应,忠于汉室的义子仁臣将纷纷响应。

“可是军师,你诈降的意图万一被高宠识破,岂不是性命危矣——。”刘备心中本已熄灭的壮志被诸葛亮重新点燃,尽管他话里还有些担心,但眼神却已被希冀所充盈。

“主公,三顾茅芦的款款深情亮没齿不忘,为报知遇之恩,亮纵算舍了性命又有何妨!再说了,以高宠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他也不会杀我,你们就放心吧,我走之后,主公和两位先生速率部众遁入深山密林暂避,等我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你们再择机潜出隐伏。”

“好,这一次我就最后再忍耐一回,高宠小贼,若让我刘备翻过身来,可由你的好看。”刘备恨恨道。

成都,忙于接管益州诸项事务的高宠正焦头烂额,在一脚蹬开谯周这等谄媚小人之后,他一面要迅速的掌控益州的大局,招降和围剿刘备及其余党的任务是首当其冲的重任,另一方面还要安抚蜀中百姓惊恐的心情,让他们安心接受自己的统治,这同样是一件短时期内很难办到的事情。

幸好,有陆逊、徐庶、甘宁、严颜、张嶷、李严、黄权等一干将领谋士的出谋划策,各郡县剿降刘备余众的任务进行得还算顺利,在北部的剑阁道,把守金牛道隘口的刘备属将霍峻听从了李严的劝降,在沿江的汉嘉、巴西诸郡,刘备任命的官员不是投降就是被军队所剿灭。

建安七年十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高宠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提着‘刘备’的人头来到成都,他带来了刘备已经伏诛的死讯。

同时,甘宁率领的围剿队伍在青衣江下游入沱水处发现一具无头尸体,看衣着系皇族穿戴,这个被浸泡得已然发臭的尸体和诸葛亮献上的人头经过李严、严颜等人的辩认,最后证实此人是刘备无疑。

“既然首要已经死了,那些无妄追随的人只要愿意归顺,过往一概既不追究!”得到死敌已诛的消息,心情大好的高宠当着众官员的面,宽宏大量的颁布新的命令。

尽一切可能的招揽有才能的人士是高宠一贯实行的政令,所以,当诸葛亮表示愿意归降时,高宠没有表示出一丝一毫的顾虑,对于诸葛亮突然的变节轼主,一向以宽仁待人、唯才是举取人的高宠并没有多作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