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卫军来说,此时真的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多前,那次辞掉工作,找到了李正,想要一起开个鞋厂的时候了。
原本在工业区,一个月拿着稳定的工资,也可以混个温饱。但是,除此之外,你想要的妻子房子,怕是一辈子都挣不到了。
此时,又有一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
如果能够扩大规模,顺利的把这几单吃下来,自己的人生将会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妻子房子,将不再是梦想了。
“正哥,我想拼一拼。”
如果为了安稳,刘卫军就不会从厂里辞职出来了。
既然已经上了路,而且,目前看来,这条路并没有错。那么,为什么不一直走下去呢?
“正哥,我是这么想的。”
“如果,这几单我们能够顺利的做下去,那么添置设备和增加人手的开支,就可以赚回来。”
“更别说了,设备是实打实的东西。”
“至于咱们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销售团队,以及研发团队这些,我觉得暂时可以先不用考虑这些。”
“正哥,你注意到没有?”
“这些年,沿海发展地区的产业大都在往咱们内陆搬迁。”
“一些高耗能,大潜能的产业,在沿海大城市早就见不到踪迹了。”
“像制鞋厂这类的,也有很多会搬到我们内陆。”
“像那些成熟的大品牌鞋厂,很多都是找人代工。”
“惠州能够有这么多的鞋厂小作坊生存下来,那咱们这边肯定能够生存下来。”
“毕竟,我们这边的人力成本这些,都会比惠州那边要低。”
“只不过,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但是,我哥他们在惠州,现在的物流发达,这些短板咱们也可以解决。”
“说来,这几年我们坚持下去的话,最起码能够把人力成本和水电土地税收这一块的差价给赚回来。”
别说,刘卫军这个想的到是不错了。
很多代工企业,说来之所以赚钱,其实,不正剥削了劳动力,占了土地税收的优惠,这才有了差价。
不能的话,没有技术,靠什么赚钱?
刘卫军既然想到了,李正也没有再劝阻了。
说来,对于刘卫军来说,这么一次投资,可能是豪赌了。
但是,对于李正来说,这样的投资,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正哥,我初步算了一下。”
“如果按照我哥所说的订单规模来说,我们可能需要添置的设备,以及雇佣的人员来看,投资应该要200万左右。”
对于刘卫军来说,投资200万,如果只要李正跟他俩个人的话,一个人就是100万。
真的,这个已经超出了刘卫军的承受范围了。
这么一笔钱,想要拿出来的话,东拼西凑之后,还得贷款。
真的要是亏了,估摸着也很难再东山再起了。
但是,李正提供的思路,无疑又给了他一些希望。
如果,能够把自己大哥拉进来,也就分担了一部分的投资比例。
只不过,这样的话,无形当中,也会压缩李正的份额。
“正哥,真要让我哥也参与进来?”
刘卫军说完之后,抬头看着李正。
李正点了点头。
“卫军,规模扩大了,光靠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不但要把你哥拉过来,最好还要让嫂子回来,到鞋厂里当师傅,这样才能够保证质量。”
“毕竟,她在惠州做鞋厂的时间长,比家兴的技术肯定要好。”
“如果有她在质量这方面把关的话,良品率高,咱们的利润也更大。”
俩在合计着。
那边,从惠州回安吉的火车之上,刘卫平跟李萍其实也在说着这事。
“卫平,这两个单子金额达500多万,卫军他们真的能够吃的下来?”
“到时候,如果吃不下来,耽误了供货时间的话,不但钱赚不着,还得赔钱。”
“我看,这事,你得劝劝他。”
李萍这么说着,刘卫平到是摇了摇头。
“老婆,机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