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你干针线活了!”看他抠抠搜搜的就知道银子不够,陈念莞自己掏荷包付了银子,还买了二十斤的棉花,这才让张玉郎抱着布匹走出了布铺。
张玉郎明白陈念莞的意思是买布匹回去给自己缝制冬衣,表情腼腆地跟在了她身后。
这陈四姑娘作为东家,可真不错。
陈念莞看了看街道上的商铺,才打算去下一家,便听得大街对面有三个小伙驱赶着一头装载满满的驴子迎面而来,陈念莞瞥了一眼,正觉得那驴子眼熟,便听三小伙见着她,齐齐露出欣喜的神色:“表妹/表姐!”
陈念莞看着三个年龄相仿的小伙跑到自己跟前,满脸热情的笑容,发现后头还缀了一个小尾巴,一个小丫头,跟萱萱差不多上下的年纪,异口同声又叫了一句:“表妹/表姐你在这啊!”
第23章
陈念莞在他们喊第一次的时候就快速在原身记忆里找出来关于这群人的来历。
叫自己表妹表姐的,应该是外祖父家的孩子。
很快,她就将人名跟脸对上号了,半年前,柳大舅家的大表姐出嫁办喜事,柳氏带着她跟萱萱才回去过柳家村一趟来着。
“是,表哥表弟啊!”
年纪最大的是柳二舅家的十五岁的柳迟,柳二舅家十二岁的柳风,柳三舅家同样十二岁的柳河还有便是柳四舅家的柳叶了。
这么一串人,还用驴子载着那么多的东西,莫不是来抚宁县她家走亲戚的?
毕竟,柳大舅在抚宁县就自己妹妹这么一门亲戚。
再一问,果然,因着秋收结束,农忙过去了,地里头没事干,闲在家里头的柳迟等人跟往年一般想着到镇上找活计,那柳大舅就让他们带着苞谷红薯到抚宁县来看望姑妈一家子,那柳叶嚷着要来找萱萱玩儿,于是就一块带上了。
陈念莞再回燕来巷的时候,身后跟了一串尾巴。
柳氏见娘家来人,也是吓了一跳,赶紧收拾屋子,再听柳迟的意思是反正来都来了,不如就在县城里先找找看有没有活计,想暂且在她们这里住下,等寻到活儿了再搬出去。
“哎,来都来了,难不成姑妈还会赶你们走不成?”柳氏假装生气,要他们安心住下,拿出枣子糕点招呼他们后,背地里寻到陈念莞:“莞莞,这厢房里头的被铺,你想法子给置办一下?”
那西厢房里头的床倒是有的,只是没有铺盖。
陈念莞才刚扯布回来想让柳氏帮忙做来着,在街上见着这表哥表弟,估计是可能要留宿,所以马上就带着他们进布铺买了几床现成的铺盖,加载在他们的驴子身上就带回来了。
柳氏对女儿露出个满意的笑容。
果然是她的好女儿,会做人。
陈念莞也笑笑,看着庭院里热热闹闹的跟萱萱玩儿的表哥表弟,学着柳氏的口吻跟她道:“阿娘,我有个事儿,想问问你的意见。”
如今她们卖河粉每日都能赚上二两多的银子,这么巨额的进项寻常百姓是不敢想,可是这营生累死累活的,又不像卖鱼腐是季节性的,可以长做长有,只是再这么继续做下去或许一年没到她就瘁死了。
所以今日十五,打死陈念莞也不想出摊,要休息。
现在她冷静下来就琢磨,既然这活儿这般赚钱,是不是可以雇些人手。
比方说,起来准备制作河粉跟肉汤佐料的是一班人,出去到码头卖河粉的是一班人,如此轮班制,那她跟柳氏便不用天天起早摸黑这么累。
每日二两银子是多,可赚少一些,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儿,让别人也赚一些,不是win-win的好事么?
她冒出这个念头后,就想上哪儿去找帮手的。
然后发现这时代,要信得过的人手,又不会看她们是母女俩而轻视或欺凌她们的人,恐怕也只能去牙行问问,买几个丫头回来。
结果她还没来得及行动,这表哥表弟就找上门了。
再听说他们是农闲时进城找活干的,当即就心动,这不是现成的人手吗?
柳氏出嫁这么多年,柳家也没有忘记这个女儿,柳氏困难时还叫人不时来接济她们母女,人品可见一斑。
再说,来的都是柳二舅跟柳三舅的儿子,她记得柳大舅说过,这两位舅舅在抗击海寇时被害了,县衙里不知道给了多少抚恤金,但看两家的儿子都出来找活干,估计也没多少。
父亲们秉性如此,她看表哥表弟的人品应当也是信得过的。
他们要找活计,她正好缺人手,她若开口雇用他们,不正一举两得吗?
就是不知道表哥表弟愿不愿意干这卖河粉的活儿!
陈念莞将自己想雇用表哥表弟的意思一说,柳氏马上就附和同意。
她才可惜今日没出摊白白失去了二两银子,若是侄子们愿意干的话,她与女儿歇息,可不就能让他们出摊了?
“这事阿娘来帮你问,交给阿娘来办!”柳氏就差没拍着胸脯保证了。
陈念莞知道阿娘是个靠谱的,自然相信柳氏。
柳迟他们这次进城,也带着驴子驮了许多农产品过来,依然是红薯苞谷等口粮,还有最后收的一茬白菜,黄瓜跟西葫芦,份量都不少,还有一小袋子新挖的茨菇。
怕是眼见过冬,帮她们先把口粮储备上了,于是把东西都搬进灶房里的小地窖存放起来。
领会到娘家宽厚用心的柳氏万分感动,决心要帮娘家一把,跟侄子们闲话家常培养感情。
提起家里的境况,许久没见过自家唯一一位姑姑的柳河他们聊得起劲,说着说着便说到了当年自家的父亲们对抗流寇的事。
当听到一家妇孺藏进地窖,当家的汉子都留守在外头,而柳二舅与柳三舅为阻止倭寇伤人血溅当场,让陈念莞心惊胆寒。
她穿到这时代时日尚浅,从未听闻过战乱之事,再见码头熙熙攘攘,县城商业繁华热闹,还以为自己是穿到了个一个太平盛世。
怎料,原来这平和的景象后面,还有这般凶险发生。
“不过现在我们柳家村安全了。”柳三舅家的表弟柳河最后道,“朝廷派大人们出兵剿匪,江南东?????道的海寇都被赶走了!”
“就是,那位京城来的大人可厉害了,打得倭人屁滚尿流,托他的福气,我们总算重新过上安生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