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元穿着大红衣裳,烫金的玉麒麟绣在襟口处,鲜活夺目,人却不如早上精神。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回来的路上他祖父又给他温习过的。
众人都笑夸这孩子聪明,刘钰在旁,见阿元一张小脸甚是敷衍,心里隐隐觉得不好,旁人虽夸的是他儿子,可他却没多大受用。
他不受用,可拦不住他爹和他祖父受用,刘斐看着重孙子,两只眼睛都要笑没了,刘斌更是得意,殷勤的同刘乾刘老说着,孩子近日里读了什么书,习了谁的字。
刘乾是族里最受敬重的长辈,也凑着哄孩子:“好孩子,给太爷爷念个劝酒诗如何,就是句子里有酒的。”一听就知这老人家是个爱酒的。
刘斌:“我们阿元会念李白的将进酒。”
阿元歪着脑袋点头,念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须尽欢,烹羊宰牛为乐,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将进酒.........”
念着念着就跑偏了,孩子自己也察觉不对,瞪着两只眼睛环顾四周,就见所有人都在看他,他从刘斐身上爬下来,转头抱上了刘斌的腿,抬头看他祖父,刘斌蹲下身子在孩子耳边嘀咕了几句,阿元便又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那语调....,哪还念得下去,孩子两只眼睛提溜乱转,委屈的撅起了小嘴。
众人察觉不对,刚要去哄,哪知孩子扭头就跑,一路跑一路喊着娘,在人群里一通乱窜的找人,终于叫他找着了若芯,便是“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两只手扯住他娘的紫绢帛罗裙,委屈的哭道:
“阿娘,走”
“不会背,不背”
“走,不在这里”
“阿娘,回去”
“回清河,学不会”
孩子断断续续的说着,哽咽着好些字都没咬清,小脸蹭在若芯裙子下摆上,用力把她往外扯。
母子连心,若芯听懂了,孩子说他背不下来那些诗句了,不能叫这屋子里的长辈满意了,想离开这里了。
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她被孩子拉扯着, 先是惊慌失措的扫了众人一眼,继而被孩子的哭闹声吓坏了,孩子是哭闹着想讨口吃的,还是真的被逼的手足无措无能为力, 她当娘的怎能瞧不出来。
她忙是蹲下身子, 给孩子抹了把脸。
“好孩子, 不哭了,阿娘带你走。”
刘钰也被阿元的话吓着了, 大步走至他们母子身边, 要抱孩子。
“阿元......”
阿元竟是当场推拒着他爹,他一面推开刘钰,一面往若芯怀着钻,又是一通扯, 大哭着要把若芯扯出去,哪还有半分听话懂事的样子。
没有哪个孩子生来便是懂事的,也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讨喜的, 倘若孩子听话懂事会讨好人, 必是因着他能从中得着些什么。
在清河时, 若芯外祖张家虽过的不济, 却不妨碍是个子孙满堂的大族人家, 家里各房各院的大小孩子拢起来,不下二十几个,光是同阿元一般年龄的就有四个。
即便如此,若芯外祖父母却能不偏不倚的疼爱阿元, 谁都知道, 这不仅仅因为若芯得她外祖母怜爱, 是因为孩子真的讨长辈喜欢:
“曾外祖母, 阿元好想你。”
“舅姥爷,阿元最是想你的。”
……
孩子挂在嘴上的“想你”,是小孩子嘴甜,也是寄人篱下谋生的手段,非得如此,他才能得着同哥哥姐姐们一般无二的点心果子。
可小孩子懂什么手段,懂什么逢场作戏,这手段便渐渐演变成一种本能,刻在了骨子里,不拘对着谁,总是有求必应。
家里孩子多,张家老太爷教导孩子时,就总爱叫孩子们攀比着上进:“谁能背出这诗句,太爷爷就把这盒子点心赏给谁吃。”
阿元先天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他小脑袋不停的转着,跟着念着,就一字不差的全背了出来,张老太爷笑的合不拢嘴,那神情同方才刘斐听阿元念诗的神情一般无二,忙是抱起孩子,哈哈大笑:“老夫这曾外孙子,将来必成大器!”
阿元得了点心,却没敢独享,一一分给了张家家学里的兄弟姐妹,倒不是这小人多有家教,是孩子本性敏感,满屋子的兄弟姐妹都管长辈叫爷爷奶奶,只他一个叫姥姥姥爷,再不知事的孩子,也知道他是个外人,他只有懂事的把心爱的点心分了,才能得着长辈们的一声夸赞。
于是,张府的各色主子下人,不管多跋扈排外的,都能帮衬着若芯母子。
“快过年了,把咱家小子去年穿的棉衣拿去给阿元穿吧!”
“新买的点心,给若芯表妹和阿元送些过去。”
“这么好的孩子,怎就是个没爹的!管好奴才,大冬天的可别短了那娘俩院里的炭火。”
“瞧瞧表小姐的孩子,再看看咱家这胡打海摔的,怎的说老太太老太爷偏疼了些。”
“虽说这外甥是白眼,疼也白疼,真见了孩子的可怜样,哪个能狠下心来不疼。”
……
若芯从没教过孩子讨好长辈,也没教过孩子,有了好东西要同兄弟姐妹们分享,这些不过是孩子被迫学起来的,她只一心里教孩子要感恩。
每每旁人送东西来,她便同阿元念叨个没完:这个是二舅舅拿给阿元的,这个是姨妈送来的,这个是姐姐给阿元做的,阿元都要记住才好,将来长大了要孝敬他们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