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逼上绝路(上)(1 / 2)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117 字 11天前

这日午后,仲逸正在翰林院,却听门外一阵说话声,喊声之大,颇有几分吵架的味道。

“默大哥,外边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喧哗?”。

片刻之后,陈默匆匆走了进来:“我刚过去看了,像是三法司的人,与咱们掌院学士在-----说话”。

‘说话?’,仲逸不解道:‘咱们翰林院,何时如此大声说过话?’。

“我再去看看,打听打听”。

说完,程默又匆匆跑了出去。

仲逸刚找到一本关于三国的书籍,看的正入神,不想被扰乱,心一阵不悦。

袁若筠说的没错,今日翰林院也接到朝廷旨意:春节前夕,朝廷要举办一次盛宴。

届时,圣亲临,由礼部主持、翰林院协办。

如此一来,仲逸所在的翰林院更忙了起来,也热闹起来。

除为了应付朝廷委派的差事外,不少人也将此作为,博取前程的机会。

仲逸不愿凑这个热闹,躲到屋里,看起书来。

在他看来,现在凑这个热闹,还早了点。

一盏茶的功夫,程默再次回来:“仲翰林,打听清楚了,都是为了折子的事儿,除三法司外,还有礼部的人”。

“折子的事儿?怎么跑到翰林院了?”。

来翰林院有些日子了,却从未遇到这种事儿。

相仲逸,程默在翰林院时间更长,他对此倒没有太多意外。

“还不是因年跟前的盛宴嘛,三法司最近要书处置一批犯人,可礼部与翰林院的意思是:先压一压,年后再说”。

程默前向仲逸解释道:“翰林院的几位大人更易面圣,三法司的人此举,是想让他们递个话:尽快将这批犯人处决”。

真麻烦,都是皇帝不朝闹得,朱厚熜虽掌控全局,但总是让别人露面,底下的人着急了。

“让他们吵去吧,我要继续看戏-----诸葛亮东吴、舌战群儒”。

仲逸轻轻呷口茶,再次翻阅起书卷来。

程默刚欲转身离去,却又收住脚步,似乎有话要说。

在翰林院,程默是仲逸的杂役,负责端茶倒水、打扫房屋、安排行程,还有外出护随。

他称仲逸为‘仲翰林’,而不是‘仲大人’。

同时,也不用在仲逸面前自称“小的”“下人”之类。

冲这一点,他也要为仲逸做点什么。

“仲翰林,我觉得你应该出去看看,替掌院学士解解围,毕竟这是在翰林院”。

哦?听称默这么一说,仲逸不由暗暗一惊,急忙放下书卷。

默大根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翰林院是人的衙门,也是斗斗嘴、动动笔而已,但咱们掌院学士一人对付三法司的人,还是有些吃力,此时,若有人出面解围,他自然会记得这份情”。

久在衙门做事,程默对这里边的门门道道还是很清楚的:“毕竟,人家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你又在这里做事,日后少不得受制于人”。

如此一说,倒提醒了仲逸:眼下,正愁没合适的理由找他们呢,这么好的机会,差点错过。

身边的人,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走,咱们去看看”。

……

“你是,当初那个钦差副使?叫仲……”。

见都察院一名老御史对自己打起招呼来,仲逸急忙前拜道:“正是下官------仲逸”。

去大同核查仇鸾之事,连同次,在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仲逸在三法司还是有些名头。

不为别的,只为他是翰林院的、只为他还年轻,很年轻。

“不错,果真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啊”。

毕竟,当初博野县之事,处置了一名按察使,还有刑部左侍郎,仲逸所做之事,或许正是在场好多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这声称赞,大多是发自内心。

既是为掌院学士解围,仲逸总归还是要做点什么的。

“诸位大人言重了,仲某所做之事,全赖我们掌院学士,还有各位同僚支持,今日有幸见到各位大人,仲某斗胆请:各位大人到房品一杯清茶,指点一二”。

仲逸向一旁的侍读、侍讲学士等递个眼色,众人急忙前,各个击破,每人请一两名,带到各自房间。

说是一番请教、赐教之类。

至于方才所争议之事,仲逸等不是掌院学士,三法司的人也对他们说不着,也只好作罢。

至于掌院学士,早已找个借口溜走。

此刻,恐怕早躲得远远的。

请到仲逸屋的,是都察院的两名御史,老御史。

说老御史,主要是他们年纪大,在都察院的资格较老。

而且,人也较‘硬’,是私下被称为‘愣头青’的那种。

这种愣头青,只要认定一件事,几乎会进谏到底,甚至以死相逼。

历朝历代,这种人不多见,但绝非不可见。

“二位大人耿直谏言,声名远播,仲某早有耳闻,今日能一堵风采,真是有幸”。